天博a体育综合app官网登录
产品展示

你的位置:天博a体育综合app官网登录 > 产品展示 > 57年,沈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见到杜聿明,一脸质疑:你还活着?

57年,沈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见到杜聿明,一脸质疑:你还活着?

发布日期:2024-11-18 13:41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

前言

一提到“军统”,人们马上就想起了“间谍”、“杀人狂魔”等词语。沈醉是国民党军统的高级军官,是军统头子戴笠的手下。他,用一个恰当地比喻,就像是封建王朝东厂、西厂一类的鹰犬。沈醉是戴笠为数不多,且信任有加的爱将,而杜聿明与戴笠的私交甚好。有了这层关系,两人在解放后,一度互帮互助了20多年。

图|杜聿明

这期间,杜聿明与沈醉讲述了,他自己是如何从一个“誓死效忠”蒋介石的顽固分子,逐渐转变为一个“热爱共产党,热爱祖国人民”积极分子的。解放后1957年,沈醉从重庆战犯管理所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,时隔多年再一次见到杜聿明,他一脸质疑,因为他从一本“人名字典”里已经确定杜聿明死了,并且他的死因、过程等都有详细地记录。一时间,沈醉不敢相信地问道:“你还活着?”

昔日的往来

抗日战争末期,国民党军统、中美所,在昆明黑林铺仓库中,储存有大批美式武器装备。当时,国民党当局的意图是,把这些美式武器运送到东南地区的国军手中,加速强化武器装备,以便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夺取胜利果实,这样一来,便能抢在新四军的前头霸占上海、南京、杭州等地。

可运送装备,需要大量的交通工具。而那个时候,中美所的2000多辆十轮大卡车都在运物资到东南、西北等地,没有多余的汽车可以用。此时此刻,负责此项任务的戴笠,急得团团转,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人,那就是杜聿明。当时,杜聿明统率的机械化部队,开的都是美英法等国的汽车。于是,戴笠赶紧写信让沈醉给杜聿明送去,杜聿明见到信后,马上答应尽一切可能帮助运输。就这样,沈醉和杜聿明的第一次见面了。

图|戴笠和中美所部分人员的合影

第二次见面是在抗战结束后,沈醉出于礼节,去北平中央医院看望养病的杜聿明。实际上,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并不是很熟。只因戴笠这个中间人,才不得不去客套一番、维系一下感情。

而第三次见面是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,当沈醉见到杜聿明时,他着实吓了一跳。因为在重庆的时候,他看到1951年编的“人民字典”,在杜聿明的名字下面,写着他在淮海战役失败突围时,下令施放毒气,被俘后,因全体战士请求而被枪决了。

真实情况恰恰相反,杜聿明被俘后,急着“杀身成仁”,是解放军的医务人员救活了他。抗战胜利后,杜聿明在蒋介石的指示下,轻取云南的统治权。很快,蒋介石就把他升为了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。蒋介石对这个忠心耿耿的学生是十分信任的。最后,蒋介石把自己的底牌(七个兵团、三十个军的八十多万精锐部队,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团队),号称百万大军交给了杜聿明。

图|杜聿明被俘虏

蒋介石希望杜聿明能在“徐蚌会战”中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,可杜聿明率部抵抗了60多天后,最终被解放军在张老庄俘虏了。在被解放军战士包围的时候,杜聿明掏出手枪,准备自杀,是他的副官夺下了手枪。等到盘问核查时,杜聿明一开始狡辩,见身份暴露后,他抓起了一块大石头朝头上猛砸,头破血流昏死了过去,还好医务人员抢救得及时,这才挽回了他的一条性命。

那沈醉又是如何被关进重庆监狱,后来转到功德林呢?1949年,沈醉在云南省任军统云南站的站长,10月上旬,云南省驻军首领卢汉将军,在毛主席的感召下,国民党将领程潜和陈明仁湖南和平起义影响下,卢汉也在云南昆明宣布和平起义。当时,卢汉把蒋介石派来阻止起义的一个嫡系亲信张群抓了起来,卢汉利用张群的名义给沈醉发了电报,让他来开会。沈醉所属的军统是归蒋介石直接管理,地方上的卢汉是无权管他的。现在是张群下发的命令,沈醉不能不听。尔后,他思虑再三还是硬着头皮去了。

图|卢汉(中)

后来,经过卢汉的指点迷津,沈醉也明白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大势已去,日薄西山了。所以,12月10日,沈醉在起义通电上签了字。不曾想,第八军和第二十六军的国民党将领,签了起义通电的情况下,竟然反水了。有了这个例子,卢汉就把沈醉软禁起来了。解放云南后,沈醉被当成了战俘,辗转送去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。

实际上,沈醉的确是起义将领。只不过中间插播了一个小插曲,才导致他变成了战俘。

直到20世纪80年代,经相关部门调查核实,沈醉在卢汉将军的起义通电签了字,并亲笔颁布命令,要下属特务组织上缴特务器材,并到指定地点报道。

图|沈醉

他的身份得以“平反”,自此,他开始以“新”身份,享受副部级待遇,还连任了第五、六、七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
杜聿明一心求死,到慢慢地转变

沈醉第一次见到杜聿明的时候,杜聿明正躺在一个有半个床铺那么大的石膏模内。初到功德林,沈醉不敢贸然开口,他心里嘀咕着:在功德林都是军长以上的战犯,把这些人集中到这里,将来如何处置呢?那个石膏模会不会是管理所的人员故意折磨杜聿明的?

沈醉越想越心慌。之后,杜聿明告诉他,那个石膏模型是政府特意为他制造用来治疗他的脊椎炎的。沈醉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。

图|功德林旧景

很快,战犯们有了安排,开始从事一些轻微的体力劳动,沈醉便参加了缝纫组,由杜聿明任组长。期间,杜聿明和沈醉讲起,最初他被俘虏,抓进功德林是如何一心求死,又是如何一步步被改造的。

杜聿明被抓,两次自杀未遂,他就想着早一点病死。他自己知道的病就有3种,比如说,肺结核、肾结核以及胃溃疡,为了不被发现,他从不主动看病。可军医还是一次次为他检查身体,发现病症,及时治疗。

可杜聿明一点儿也不感激,反而很反感。他觉得自己慢性自杀的计策被遏制了,他认为等他病情好了,共产党肯定会使用更残酷的手段对付他的。杜聿明没有忘记过去国民党抓到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翟秋白、方志敏等之后,也是先客气几天,接着就提出了一个“投降不投降”的问题,必须马上表态,在得到答复“不投降”的时候,立即就地处决。

图|方志敏

杜聿明觉得共产党一定会这样对付他的,在他的3种病还没治好时,他又检查出第4种病,脊椎结核。管理所人员不仅给他另起小灶做病号饭,每天还给他送一磅牛奶。即便如此,杜聿明的决心还是没有动摇,他一直在等待被问及“投降不投降”,可数年过去了,他发现共产党压根儿没有这么想过。

日久天长,杜聿明感受到的只是共产党以人道主义在对待犯人。从来没有人侮辱过他,不要说打骂,就连一句讥讽的话也没有听到过。这不但对他一个人,而且对其他的犯人也是一样。这样一来,杜聿明对共产党的仇恨和敌对的心理,慢慢地转变了。

杜聿明很清楚地记得,当初淮海战役,他被解放军四面包围时,毛主席曾给他写过一封《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》,他只看了一个标题,内容一个字都没有看,直接踢得远远的。后来,被特赦后的沈醉带着女儿去拜访杜聿明。

图|杜聿明

当时,沈美娟正在读初中,读过《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》,所以她一见到杜聿明就说:“杜伯伯,你最不听毛主席的话了。他让你投降你不投降……”杜聿明也说过,他过去最不听主席的话。

当然,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
1958年春,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宣布,让体力好的人去农场劳动一个时期。毕竟有些国民党高级军官不分五谷,不知农民种庄稼的艰辛。这次恰好可以去“见识一下”。管理所人员也说了,身体不好的,可以不用去,这种情况下,杜聿明身患数种疾病,完全有理由不去的,可他坚持己见。要跟着大家一起干活,重活干不了就干轻活,这种态度为他59年第一批被特赦做了铺垫。

就这样,沈醉和杜聿明一起被派到了干部劳动农场。一到目的地,沈醉傻眼了,农场是一排平房,不仅没有铁栅栏,甚至连个像样的大门也没有。当时,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一百多名战犯中,可谓是“卧虎藏龙”,各个一身本事,尤其是特务中还有与沈醉一样的功夫高手。

图|沈醉(左一)

说起沈醉这样的特务,没点儿真功夫如何服人?据沈醉回忆说:

1964年夏天,我因公乘火车外出,在火车上,有一个小偷居然敢偷到我的头上来……那个小偷把我的钱包丢在地下不肯认错,并企图逃走。因为我会按穴位,用手指在他的身背后一按,那个小偷就倒在车厢里叫喊……

而这些人之中,有不少人在被抓之前都是抱着“不成功便成仁”的态度。沈醉心想:难道共产党不怕我们逃走吗?令沈醉感到惊讶的是,在那样一个半自由的环境下,不仅没有一个想逃跑的,连一个违反自己定下的规定的人都没有。共产党以理服人,带头做事。沈醉和杜聿明半天学习,半天劳作,处处受到关怀。如果是不知情的农民,根本不知道沈醉和杜聿明等人是正在接受改造的战犯。

图|杜聿明(前右一)

1959年12月4日,第一批特赦名单中,第一名便是杜聿明。1960年12月28日,第二次特赦战犯时,沈醉被特赦了。特赦人员完全自由了,他们各自规划未来生活,有的回老家与家人团聚,有的前往另一个城市与儿子生活。沈醉留了下来,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,沈醉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。主要负责续写自己的亲身经历,为编写历史提供宝贵的素材。而沈醉上班的第一天,便见到了已经工作起来游刃有余的杜聿明了。

1961年,杜聿明写了一篇《淮海战役始末》一经发表,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对文章称赞有加。为此,杜聿明感到很高兴,他暗暗下定决心,要用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记述自己的许多亲身经历。当国民党蒋介石知道杜聿明被重用后,他气急败坏地大骂,杜聿明是个叛徒。杜聿明也没有反驳,也没有生气,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:“我投降的是人民,不丢人。”

而沈醉就显得不专业了。他只要事先考虑好了,心中有一点点准备,便坐下来一边想一边写,从来不起草稿,所以一天能写上七、八千字。对于沈醉这种“快工出粗活”的做法,杜聿明没少批评他。由于写得快,所以沈醉经常写错字,或者写得丢三落四。而杜聿明写的文章,沈醉却很难挑出毛病来。

图|杜聿明(右三)

杜聿明比沈醉大10岁,沈醉开始对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哥哥一样,后来沈醉就把杜聿明当成老师了。沈醉自18岁后就没有读过书了,也养成了一些工作马虎的习惯。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那段时间里,在工作和学习上,杜聿明没少为沈醉指点迷津。有一次,杜聿明半开玩笑地说:“你如果叫我一声老师,我就答应你一个要求。”

沈醉想也没想,直接脱口而出:“杜老师。”

杜聿明笑着说:“这是开玩笑的话,你怎么当真起来,我有什么条件够当别人的老师呢?”实际上,杜聿明早把沈醉当成学生和弟弟一样看待了。

参观毛主席旧居

1973年5月8日,杜聿明、宋希濂等人参观韶山毛主席同志的旧居,陈列馆长吴大为接待了一行人,并为他们做讲解。据吴大为回忆说:

我亲眼看见杜聿明、宋希濂等人的种种兴奋、种种尴尬。

图|宋希濂

当他们从抗战图片室走出来后,等要进入解放图片室时,宋希濂表示不想进入。杜聿明开导他说:解放战场上,我们失败了,被俘虏了。傅作义先生说,我们打败仗有功,如果打了胜仗,把部队拖到台湾,那么就会推迟解放战争的进程了。

就这样,一行人走了进去,他们在里面看了一个多小时,出来后兴奋不已,不约而同地说“毛主席是战神”。虽然有些夸张,但是形容毛主席用兵如神,一点儿都不为过。

图|毛泽东同志故居

沈醉于1991年秋天再次来韶山。在韶山他还抄录了1964年自己写的一首七言律诗,诗的内容如下:

半生作恶为封侯,

今日归来愧更羞。

堪慰家乡诸父老,

当年逆子一回头。

沈醉后半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过往,即便重新被判定为起义英雄,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。他总是这样说:

“我在旧社会里混了几十年,好事坏事看得很多。在旧社会,我干了很多对不起共产党,对不起人民的坏事。我是一个有罪的人啊!”

写在最后

1981年5月7日,杜聿明于凌晨去世,沈醉得到消息后,热泪盈眶,难过得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。之后,杜聿明的追悼会,邓小平、邓颖超等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仪式。期间,萧克将军念了悼词,悼词是这样写的:“二十多年来,杜聿明同志力求进步,热爱祖国,做了许多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工作”。

作为一个过去与共产党和人民作对的人,一旦有了认识,决定投靠人民,人民便既往不咎。生前死后,都给他应有的荣誉。这一点只有共产党做到了。

图|沈醉晚年

杜聿明临死之前,他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祖国统一的文章。他曾希望沈醉替自己代笔,可沈醉却劝他好好养病。为此,杜聿明还发了一顿脾气,他厉声说道:“我急于想要写的是有关于祖国统一的问题,你不代我写,还要劝我不写。”杜聿明热爱祖国,忠于祖国,这种精神,深深地打动了沈醉。沈醉也常常见到杜聿明一个人靠着窗户流眼泪,他是多么希望祖国能够统一啊!

可惜,那次沈醉有事离开了,并没有替杜聿明代笔。等他再一次见到杜聿明的时候,杜聿明已经很难开口说话了,沈醉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,杜聿明带着这个遗憾走了。据沈醉回忆说,

杜聿明在临终前,让他趴在自己的胸口上,艰难地吐出了一段话,大致意思就是让他联络台湾的老长官、老同事,老朋友,希望祖国的统一大业能够在老一代中完成,不要留到下一代。

沈醉含泪答应了。希望,这个统一的目标,我们可以在将来不久的一天见证!到时候,杜聿明老先生在九泉之下应该可以安息了!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首页| 天博a体育综合app官网登录介绍 | 产品展示 | 新闻动态 |

Powered by 天博a体育综合app官网登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